乡村振兴,关键是产业振兴。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,立足当地特色,盘活现有资源尤为关键。近年来,龙门按照“整体规划、示范引领、因地制宜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,通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、打造特色经济发展聚集区等举措,鼓励、扶持各镇(街)推动三产有机融合在线炒股配资,发展各具特色现代镇域经济产业,全面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。
●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
建设示范带
助力乡村“抱团”发展
2022年,龙门县“三生体验·康养农旅”、“生态田园·恬美瑶乡”和“愉悦龙门·工贸文旅”3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被纳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,各级各部门全力推进,建设美丽乡村。
根据规划,这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范围涵盖7个乡镇,50个行政村,计划总投资约17.8亿元,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、宅基地改革、农业产业布局、乡村风貌提升以及融合乡村旅游五个方面对沿线进行统一建设提升。
“三生体验·康养农旅”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覆盖永汉镇、南昆山生态旅游区2个乡镇、11个村,辐射带动101个村民小组,涵盖134.56平方公里。区域内主要以绿色生态、康养旅游为重点,推进示范带沿线乡村旅游产业连片发展,围绕生态文明发展理念,打造具有绿水青山游赏、乡村生活体验、历史文化熏陶、现代农业发展等示范效应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,进一步提升沿线村庄人居环境品质,美化城乡空间形象。
“生态田园·恬美瑶乡”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涉及龙城街道、龙田镇和蓝田瑶族乡3个乡镇、18个村,辐射带动184个村民小组,涵盖74.91平方公里。该示范带突出展示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、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瑶乡文化,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,丰富乡村产业结构,形成乡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。最终构建成以龙田镇—蓝田瑶族乡为主体,产业布局合理,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乡村产业聚合区块。
“愉悦龙门·工贸文旅”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则涉及龙江镇、平陵街道和龙城街道3个乡镇、21个村,辐射带动259个村民小组,涵盖167.94平方公里。区域内主要以现代农业、工贸产业为重点,围绕生态文明发展理念,聚焦特色现代农业、绿色生态工业、工商贸易产业、城乡休闲旅游等产业业态,着力构建平陵街道一龙城街道为主体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,打造“农、工、商、游”一体化覆盖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。
依托农业产业园
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
龙田镇是龙门的农业大镇,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落户于此。近年来,依托丝苗米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,龙田镇大力发展水稻优势主导产业,成功创建惠州市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,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。
龙门丝苗米产业园总面积463平方公里,主导产业面积约11万亩,呈现“一心四区一带”的空间功能布局框架,包括智能化加工与商贸服务中心,水稻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区、龙门水稻科技创新发展区、水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、乡村振兴样板区,龙门特色水稻与温泉休闲旅游观光带。待整体成形后,这里将成为集聚加工、科研创新、生产示范、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农业产业园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优质丝苗米生产基地。
目前,产业园内还设有3D农耕文化馆,运用科技手段展示龙门水稻种植历史和现状,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也已投入使用。随着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,产业园“工业+农业+旅游”的三产融合模式也逐步成形。游客进入产业园后,可以先参观农耕文化馆,然后顺着空中走廊进入大米加工厂、研究中心、冷库等观看大米加工流程,最后回到展销中心了解产品,形成闭环式参观体验过程。通过这种运营方式,不仅让游客近距离了解龙门大米从田地到大家餐桌的全过程,也进一步提升龙门大米的知名度,有助于带动拓宽销售渠道。
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过程中,龙田镇还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创新,在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基础上,鼓励镇内农民通过“转包、转让、互换、租赁、入股”等多种形式,加快镇内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。同时,鼓励农民以土地、资金、技术和劳动力等形式向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参股,从而形成新的联结关系,使企业与农户以股份为纽带,结成“互利互惠、配套联动”的经济共同体。通过一系列新举措,产业园累计直接带动农户增收3500户以上,乡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。龙田镇也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龙头企业带动、小农户深度参与的产业化运营机制,有力推动丝苗米生产的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,让农户充分分享产业发展红利。
用好森林资源
拓宽群众增收路子
龙门县内的龙潭镇、地派镇山地、丘陵多,土地肥沃,雨量充沛,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竹木种植业发展。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,龙门大力支持龙潭镇培育竹木制品与竹子深加工行业,支持地派有效盘活林下土地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林下产业,打造经济发展“新引擎”,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。
依托竹木资源丰富的优势,龙潭镇及周边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竹木加工产业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龙潭竹木制品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。2010年前后,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,龙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开始通过电商平台推销产品。随着龙门县竹木制品电商产业园的建立,线下生产、线上销售的经营模式让龙潭竹木制品行业发生了蝶变,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。如今,龙潭镇加入电商平台的竹木加工企业超1000家,不少企业把生意做到了海外,全镇竹木制品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年产值已超20亿元,让近1.8万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,竹木制品产业成为龙潭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着力点。
在地派镇,绿色产业的发展则呈现另一番景象。目前,地派镇杉树种植面积达15万亩,大规模的杉树种植面积,有效改善了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,使地派镇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天然氧吧”,加上当地优质的温泉资源,每年都吸引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游玩在线炒股配资,旅游产业发展迅速。同时,庞大的杉木林提供了大量落叶转化的腐殖质,为南药等林下植物的种植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和天然的养料,不仅避免了化肥的使用,也大幅减少了农户的种植成本,实现“一地双收”。如今,当地还建有50亩的马古栗(厚鳞柯)种植示范基地,并在果树间栽种4000棵五指毛桃,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马古栗的经济附加值,现已初步形成了杉木林下种巴戟、马古粟树下种五指毛桃的“林+药”立体种植模式。